| EN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
站内信息检索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掌舵国贸行稳致高----何福龙董事长接受厦门日报记者采访
时间:2005-07-26 浏览:18507
厦门国贸的成功绝不是凭运气靠偶然。 当这家企业从遭受严重挫折的困境中只用5年时间就使进出口总额增长幅度高于全省、全国的平均水平,集团营业额超百亿元,利润超亿元,创下厦门国贸历史最高水平时,厦门国贸人5年来在现代企业改制、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诚信经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不懈努力,得到人们最大的尊重和敬意,也让人们对5年前临危受命的何福龙充满了好奇。 采访何福龙费了一番周折,这位历来行事低调,轻易不肯在媒体上露面的企业家,终于被本报记者的敬业精神打动,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。他语调平缓地说:“今年是厦门国贸第一个25年,二十五年风雨路,矢志不渝天地宽,厦门国贸要做一家‘百年老店’,一切才刚刚开始――” 临危受命 靠改制留住人才 《厦门日报》:厦门国贸是与厦门经济特区一道成长壮大的企业,她曾经有过辉煌,但您却是在她最困难的时候走马上任的,当时您心理压力大吗? 何福龙: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,我是在厦门国贸最低谷的时候上任的。当时厦门国贸遇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,经营一度陷入困境,2000年利润只有400多万元。最糟糕的还不是业绩的下滑,而是士气的下跌,人心的涣散。由于看不到前景,很多人离开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说没有心理压力那是骗人的,但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,我的心理压力小多了,因为我很快发现,国贸拥有近20年的企业文化积淀,拥有一批充满理想和抱负的同事,更重要的是,我发现习惯于“晴天送伞,雨天收伞”的银行并没有放弃厦门国贸。因此,我当时就坚信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在厦门人民的支持下,厦门国贸一定可以“东山再起”,做得更好。 《厦门日报》:您不止一次说过,您为厦门国贸拥有一批优秀的员工感到自豪。您上任时靠的又是哪“三把火”来凝聚人心、激励人才的呢? 何福龙:我想,留住人才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于机制。厦门国贸是国有控股企业,曾经有些人说“国有控股企业很难有好的机制”,这一点我不同意。其实,机制让舞台更大,常言道,舞台有多大,心就有多大。为了激发骨干员工的积极性,我们率先开展了企业的二次改制――让一些骨干在所在的子公司持有部分股份。以厦门国贸实业公司为例,这家公司前身是集团粮油部,主要出口橘子、芦笋罐头,一年的营业额有二三亿元,利润在200万元―300万元之间,我们看好这家企业的前景,于是进行改制,由业务骨干持有该公司42%的股份,让他们在国有企业圆老板的梦,当家作主。从表面上看,集团的“蛋糕”似乎变小了,但员工的干劲足了,当年的营业额一下子冲到了6亿元,2005年预计还将冲到10亿元。尝到甜头后,我们一连改了10多家公司,效果出乎意料,更重要的是企业长治久安啦。当然,对本小利小的公司就不能改,要择机退出。 调整战略 不让贸易一业独大 《厦门日报》:在您的主导下,集团正在向贸易、房地产、物流、投资“四足并立”的战略性营运格局迈进,您做这样的调整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? 何福龙:厦门国贸是一家以贸易起家的企业,但让厦门国贸险些陷入困境的危机同样是由贸易引发的。为了不过分倚重贸易业,我们必须进行战略调整:比如我们加大对房地产和物流业的投资;比如我们实施“贸易实业化”,引进战略伙伴,使公司从单纯的中间商、供应商的角色逐渐向制造商转变。这几年,我们先后在各地创办、收购或参股了一些与我们贸易业务相关联的生产性企业。“男怕入错行,女怕嫁错郎”,厦门国贸在调整战略发展方向时,更多思考的是行业的选择。比如厦门国贸进军汽车服务行业的决定就是这样。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,对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,我们就进军汽车销售行业。去年以来,汽车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寒流,在不景气的情况下,我们却加大收购力度,以比较低的成本收购福建汽车销售公司,又通过加盟方式介入汽车精品超市。果然不出所料,今年厦门国贸的汽车服务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。 《厦门日报》:您愿意对厦门国贸未来的发展走向做个预测吗? 何福龙:2004年,厦门国贸的营业额超百亿元,利润超亿元,创下厦门国贸历史最高水平。对未来的发展我还是比较乐观的。现在的厦门国贸,基础得到了夯实,机制有了改进。各种信息表明,走过第一个25年的厦门国贸已经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成长阶段。今后几年,从贸易业看,进出口额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,但从整个集团的收入来看,贸易的相对份额要下降;与此同时,房地产和物流业的份额必须大幅提升。我和全体厦门国贸人一定会诚信勤勉,向股东、向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。 未来目标 打造令人尊敬的企业 《厦门日报》:在您看来,厦门国贸的发展目标应该是“建成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”,企业受人尊敬真的这么重要吗? 何福龙:的确,在不少人看来,设立这样的目标未免有些羞羞答答,不够“勇敢”。但我想,企业要量力而行,以厦门国贸目前的实力要成为上市公司的“几强”、“几大”之一似乎还不可能,论“强”论“大”我们还比不过厦门的很多企业,论潜力我们也比不上一些外资企业。因此,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,扎扎实实,争取成为“令人尊敬”的百年老店。“令人尊敬”也许不是最大、最强的,但至少是比较大、比较强的,而更重要的是,令人尊敬的企业必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,一个有自己闪光点的企业。 《厦门日报》:我们非常认同厦门国贸“行稳致高”的企业文化,但是有人提出市场竞争残酷无情,时间就是金钱,“快”与“慢”的矛盾会成为制约厦门国贸发展的“瓶颈”吗? 何福龙:“行稳致高”是厦门国贸的经营理念,更是厦门国贸25年的经验总结。试问不“稳”何来“高”,我们这里的“稳”不是“四平八稳”,而是“稳健”,也就是说,决策要慎重,但执行要坚决。当然,这的确可能令我们失掉一些商机,但它至少会避免我们陷入“泥潭”。但是,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,我们又提出了自己的口号:“激扬无限,行稳致高”,这意味着在以后的发展中,厦门国贸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将注入激情。 激励员工 哀兵必胜骄兵必败 《厦门日报》:在厦门国贸最困难的时候,您提出“哀兵必胜”的口号,现在您又提醒您的团队“骄兵必败”,这是为什么呢?这些年来,厦门国贸形成了怎样的企业文化? 何福龙:说实在的,这些年厦门国贸的日子好过了,但我们心里的压力却与日俱增,甚至超过了我上任之初的时候。我担心的是员工们包括我自己会因为业绩上去了而骄傲、大意、疏忽、懈怠,虽然厦门国贸去年的营业额和利润均创历史最高水平,但“高处不胜寒”,我们始终告诫大家包括提醒自己要“如履薄冰”。与大多数企业不同,厦门国贸是一家整体上市公司,我们必须对股东负责,我们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对外披露。 我们的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“大舞台、大学校、大家庭”,我们进行的一系列改制就是希望能为员工提供一个足够宽广的舞台,让他们能在上面施展才艺;我们更要成为员工的一个大学校,时时为他们充电,帮助员工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;我们还要成为员工的大家庭,让大家享受到工作的愉悦和温馨。厦门国贸25年历经风雨,发展壮大,离不开几代人的努力,更离不开积淀这么多年、特定的企业文化。 记者手记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何福龙出奇的瘦。 尤其坐在宽大的沙发上,更能衬托出他体格的单薄。似乎已经习惯别人惊讶的眼神,他平静地说:“五十年来,我一直这么瘦。”“质而实绮,瘦则实腴”,何福龙瘦削的脸庞上目光炯炯,很容易便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坚定、智慧、敏锐。 如果不是何福龙自己说起,很难让人相信,眼前瘦小的他,还有过3年在香港媒体工作的经历。 很多人都这样说:厦门国贸之所以“东山再起”,何福龙功不可没。但谦逊的何福龙坚称,一个健康企业的成功,绝不会是因为某个人的缘故。他说,“厦门国贸能有今天的发展也绝不是靠我一个人,我庆幸,厦门国贸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,有一支很好的员工队伍,靠大家才有厦门国贸的今天。”他认为,对企业而言,管理是永恒的主题,管理要从“人治”走向“法治”,由“法治”走向“无为而治”。 身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掌门人,何福龙说,我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,离企业家还很远。我经常和同事们说,“我们属于厦门国贸,但厦门国贸不属于我们。我虽然是董事长,但也只是为厦门国贸打工而已。可能是高级打工、黄金打工,但早晚要离开,只有厦门国贸是永恒的”。 简短的交流,我们眼中的何福龙,一如厦门国贸企业品牌的内涵――坚定、恒信、成长。
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